打喷嚏、擤鼻子、掏耳朵 这些小动作也会有误区

2018-08-23 16:15:43
来源:科普中国

原标题:打喷嚏、擤鼻子、掏耳朵……小事也会有误区

打喷嚏、擤鼻子及掏耳朵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事情,但这些看似不经意、习惯性的小动作却隐藏着不少健康隐患。下面就来看看我们在做这些动作时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打喷嚏时毫无遮拦

据《生命时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研究发现,患有细菌性或病毒性感冒的病人呼出气体常常可以携带大量的病菌,当他们打喷嚏时,喷出的微小液滴的传染性比通常情况下高出5~200倍。一个喷嚏竟然会含有30万个病菌,这些病毒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更容易传染给他人。所以,生病后一定不要对着别人打喷嚏,最好用手绢或干净的卫生纸掩住口鼻。

误区二:按压鼻子两侧擤鼻子

据《扬子晚报》报道,擤鼻子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真正能够正确擤鼻的人不多。有的人拿着卫生纸放在鼻孔周围,随后按压鼻子两侧,用力同时将两侧鼻腔内分泌物擤在卫生纸上,然而这种方法却是不可取的。这样擤鼻子可能会让鼻腔内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分泌物,逆向流入鼻腔后部的鼻咽部,如果带有细菌或者病毒的分泌物通过这里进入到中耳腔,可能导致中耳腔出现炎症,进而导致急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擤鼻子的正确方法应该是用力按着一侧鼻孔外侧的皮肤,稍微用力将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

误区三:频繁掏耳朵

据《齐鲁晚报》报道,人们常把耳朵分泌物叫耳屎,其实在医学上耳屎被称为耵聍,对耳朵有保护作用。耳屎呈酸性,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与耳道壁上的耳毛共同组成防御外部细菌的一道防线。一般少量的耳屎会在人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而自动被排出。《生命时报》补充道,频繁掏耳屎,可能会刺伤耳膜,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因此,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频繁掏耳朵,如果有耳屎分泌旺盛的症状,可能是“耵聍栓塞”,可2~3周清理一次。(张磊)

[编辑:可可]

辟谣报告盘点汇总,一应俱全

社保卡只能线下申领?四个常见社保谣言别被误导

关于社保的谣言总会时不时冒出来误导公众,中国社会保.........

2月网络谣言盘点 这些内容别当真

我国无偿献血人数大幅下降?无偿献血用于血液制品出口.........

染色体XYY的人是“天生罪犯”?1月科学流言榜联合发布

泡温泉会感染HPV,导致患上尖锐湿疣?长冻疮的部位可.........

造谣“文采”不够“科技”来凑?AI写作不是这么用的

只要往系统里输入带有“杀人、失踪”等敏感字眼,附以.........
打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