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课堂丨如何才能对新冠疫情谣言产生“免疫力”?

2021-07-29 13:12:20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区别对待各类涉疫不实信息 避免发生次生舆情

“讲故事不是一个理性逻辑,而是一个情感逻辑、场景逻辑。”张洪忠说,部分网络谣言正是利用公众的情感需求,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传播。

比如,《倾城之恋2021?!贩卖疫情“隐私”的谣言该停了》是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的一则辟谣文章,该文章对谣言的造谣者、传谣者心理进行了分析:造谣者将严肃的疫情防控编造成轻佻的“猎奇故事”“花边新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窥私欲和猎奇心;传谣者信以为真,错将严峻的疫情形势归结于一两个“私德有亏”的普通人,看似在伸张正义,实则已被戾气裹挟,而成为一些无良自媒体吸睛引流的工具。

\

张洪忠表示,谣言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准确但又有一定事实依据的信息。此类信息在谣言研判的过程中,建议应该留给民众一个适当的发言窗口;二是完全不真实的信息,但不会产生恐慌和线下行为。此类信息有关部门应监测舆论走向,相信社交媒体自身更正能力;三是完全不真实的信息,同时又会引起大面积恐慌。此类信息需各主管单位及主流媒体及时发声,纠正错误说法,防范谣言及次生舆情出现。

[编辑:秦璐]

辟谣报告盘点汇总,一应俱全

严厉惩治AI造谣传谣 《利用AI生成类谣言辟谣典型案例》发布

案例展示了多部门联动核查谣言线索、权威辟谣、依法追.........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2025年5月辟谣榜

打击网络谣言,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2025年4月辟谣榜

打击网络谣言,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2025年3月辟谣榜

部分自媒体滥用AI技术制造谣言,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扰.........
打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