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视眼手术后还可能会再近视……这六大用眼误区请注意️
快开学了,暑假里放飞自我玩手机、玩游戏到停不下来的少年们也要注意收敛了。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攀升,据央视财经报道,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其中6岁儿童为14.3%,高中生达到了80.5%。
近视的危害不可小觑,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视力更容易受伤害。有些人期望通过手术、针灸来治愈近视眼,通过换绿色屏保、治疗仪来缓解视疲劳、提升视力。那么,上述做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上海辟谣平台综合权威专家说法,为您一一澄清与近视相关的误区。
误区一:手术能够治愈近视眼
医学界普遍认为,近视发生后是不可逆转的,近视只能被“矫正”,不可“治愈”。目前佩戴眼镜、激光治疗等手段皆属于视力矫正的范畴,在当今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通过手术、针灸或按摩被治愈。
很多人在完成屈光手术后会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做完手术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其实手术只是把眼镜从鼻梁上拿下来,放到眼球上去了,近视眼还是存在的。不少专家表示,术后若不注意用眼卫生,过度近距离用眼还是会再近视的。
2019年3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表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等带有误导性的表述。
误区二:近视治疗仪可以提升视力
近视治疗仪效果有限。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张晓俊表示,有的近视治疗仪是通过变焦,来训练眼球的睫状肌不断地收缩、放松,以缓解近视;还有一种是通过雾化治疗,帮眼睛放松。但从临床效果看,戴近视治疗仪的孩子,短期内可能视力微微有所提升,但之后就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近视治疗仪的治疗效果比较有限。
目前,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没有发布任何被认可的近视治疗仪作为临床应用的指导意见。不要误信、迷信各种所谓的近视治疗仪、保健仪和赢利性私营医疗机构的虚假宣传,以免耽误近视的防治。
误区三:戴防蓝光眼镜可以预防近视
不能依靠防蓝光眼镜来预防近视。
中消协指出,电子产品中的蓝光并非导致近视的“罪魁祸首”。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近视防控专家张河表示,只有达到足够的时间和一定强度的蓝光照射才有可能造成视网膜伤害,且防蓝光眼镜镜片无法过滤所有蓝光,不能依靠防蓝光眼镜来预防近视。
误区四:“眼球操”能治疗近视
“眼球操”不可能真正治疗近视。
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崔红平表示,网上流传的“眼球操”视频中的一些手法对于缓解眼部疲劳是有帮助的,但是根本不可能达到治疗近视的作用。一般来说,真性近视都会伴有眼轴和角膜表面弯曲度的改变,一旦确诊无法逆转。近视的形成原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不过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
误区五:将手机背景颜色调绿可保护眼睛
“看绿色”本身并不会缓解视疲劳,只有远眺绿色的风景才能缓解视疲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接英解释说,虽然相比其它如黄色、红色等比较亮的光线,绿色对光线吸收较多,折射较少,对人眼所造成的刺激也会相应减小,但是“看绿色”本身并不会缓解视疲劳。在远眺绿色的风景时,眼睛处于放松的状态,才能起到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但如果看的是亮绿色,或者在屏幕上长时间看绿色,也会由于光线刺激造成眼睛不适,产生视疲劳的感觉。
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崔红平表示,“护眼图”只是心理作用,手机屏幕的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主要取决于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机背景是什么颜色关系不大。并不是说原来看6个小时手机,把屏幕换成绿色后就能看20个小时。
误区六:年轻时近视,老了就能“抵消”老花眼
近视眼和老花眼成因不同,无法相互“抵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杨晓表示,近视眼和老花眼的成因不同,近视眼是各种原因造成的眼睛屈光不正,看远物不清楚,老花眼是伴随人类衰老而出现的生理性视觉退化,看近物不清楚。近视的人在配老花镜时,会因为近视而抵消一些远视的度数,显得老花眼没那么严重,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戴老花镜,而且高度近视的人“老花”后,还需要随身携带两副眼镜。
专家建议,青少年近视防控重在科学用眼,“防在前,控在后”。户外活动是十分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书写、阅读时保证适宜的照明度,桌椅高度合适,使眼与读物保持适当的距离等都有益于预防和控制近视。
[编辑: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