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谣言的数量为何高居榜首?识破谣言的根本方法是求证

2018-08-21 14:45:27
来源:大河网

原标题:健康谣言的数量,为何高居榜首?

微信及QQ等社交软件把人与人密切地连接在一起,大家共同组成了“朋友圈”。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别人发布的信息。

拿起智能手机那一刻,我们就汇入社交网络,并被这股庞大的信息流裹挟着,这股信息流中,既有大千世界的趣味,也有真真假假的健康信息。

去年,腾讯公司和中山大学的研究机构联合发布“2017谣言治理报告”指出,健康养生类话题一直是谣言重灾区。其中,健康与养生、奇闻趣事、食品安全类谣言文章占比最大。在食品安全类谣言中,有一条“塑料紫菜”谣言高居榜首。医疗健康类谣言中,“癌症”出现的频率最高。

那则“塑料紫菜”流言以视频热传,爆料人说,他买的紫菜嚼不碎、泡不烂、有腥臭味,于是断定是黑塑料制成,并对商家敲诈勒索。这条视频让很多人产生恐慌,不敢再吃紫菜。

针对此事,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发表声明表示,企业生产的紫菜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塑料紫菜”等质量安全问题,将紫菜和塑料混淆,是一种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上述假信息之所以诱人上当,就是网民以为自己“眼见为实”,但他们恰恰被自己的眼睛蒙骗。20多年前伪气功流行时,许多伪大师就是以魔术手法表演,让大家“眼见为实”,以此欺世。

“塑料紫菜”谣言刚过,“塑料粉丝”的流言又来了,爆料人用燃烧的方式来辨别粉丝是否为塑料制成,尽管这种验证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但网民“宁可信其有”,再次产生焦虑、恐慌的情绪。

有专业人士总结,网络流言有四大套路:一是标题耸人听闻,二是假冒权威,三是夸张恐吓,四是鼓动煽情。这四条都是针对人们的心理弱点,鼓动人们的情绪,让人觉得自己有义务转发这个信息来提醒他人,于是导致社交媒体上谣言满天飞的情况。

识破谣言的根本方法是求证,求证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寻找证据,在得到科学证据前,我们理当保持质疑的态度。

“朋友圈”本是以信任为基础的熟人圈,在“朋友圈”里售卖假产品、打假广告,公开地散布有悖科学常识的信息,是一种“坑朋友”的做法。抛弃理性,轻信盲从,传播那些似是而非的流言,这就使朋友圈变了味儿,变成没有信任感的、假话流行的江湖。

[编辑:可可]

辟谣报告盘点汇总,一应俱全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2025年3月辟谣榜

部分自媒体滥用AI技术制造谣言,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扰.........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2025年2月辟谣榜

打击网络谣言,共建清朗家园。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春断食”能实现“速瘦”?2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但靠“饿”减重,不仅会在停止断食后出现反弹,还会引.........

青岛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辟谣信号站第11期”

进入2025年,一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谣言不断活跃。.........
打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