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5月11日讯 最近几日,以“XX市某医院XX感染XX病毒死亡”作为开头的谣言模板又在各地微博、微信朋友圈开始传播了。
对此,各地网警也都进行了辟谣。
类似此类谣言涉及“SB6、SK5、SK6、SB250”等并不存在的病毒,内容高度雷同。死者死亡时间都是“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感染原因有“食用草莓、李子、柚子、杨梅、水产品等食物”,最后都以“要转发、帮别人也是帮自己”作为结尾。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老套的谣言。早在2016年就有一则“有3名男女感染SK5病毒死亡”、“3名男女吃猪肉感染H7N9病毒死亡”、“3名男女感染SB250病毒死亡”等多个版本的病毒传言在网上传播,多地卫生部门已证实,此类消息均为谣言。
通过搜索发现,青岛网络平台早已也对此类各种“改头换面”的谣言进行多次辟谣,然而,时隔一年,这些谣言信息又被不明真相的网民再次转发,造成二次传播。
疾控专家表示,从疫情报告程序上说,对法定报告的传染疾病,任何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必须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进行报告,并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来通报。市民获取健康信息还是从疾控或医疗机构、权威网站等媒介,以免受到误导。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志英表示,朋友圈里的食品安全谣言有几大特征。一是应季,夏天说西瓜有问题,春天说草莓有问题,秋天又说螃蟹不能吃。二是“标题党”,喜欢用“千万不要吃”“100%致癌”“一家三口死亡”等恐慌词语来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三是视频谣言越来越多,市民觉得“眼见为实”,容易被忽悠转发。
在此提醒广大网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传谣言属违法,请切勿传播此类谣言,更不要杜撰改编、添枝加叶。对故意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省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追究造谣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编辑: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