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0月16日讯 随着季节更迭,秋冬季冷空气日渐活跃,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今冬的气候预测情况,在此背景下,网上相关“冷冬”传言增多,甚至出现“2018年是冷冬,且从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气温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说法。
对此,10月16日,国家气候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及微博辟谣表示,国家气候中心每年10月下旬都会组织全国科研院所及业务单位的气候专家对冬季的气候形势进行科学的会商研判,发布官方预测。关于2018/2019年冬季气候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近期有一初步预测结论: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如下:
1)2018年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转为偏暖并不断发展增强,此次增暖将继续发展,并于2018/2019年冬季形成一次El Nino事件。发生El Nino事件时,东亚冬季风强度弱,我国气温普遍偏高。
2)我国冬季气温受到东亚冬季风各环流系统的协同作用。国内外气候模式一致预测,2018/2019年冬季欧亚大气环流整体以纬向型为主,不利于冷空气频繁活动,有利于我国气温大范围偏暖。且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各家模式预报结果相比之前更向大范围偏暖的趋势进行订正。
气候预测是专业性很强、科研型突出的业务,需要大量的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支撑、动力和统计的诊断分析,才能慎重得出科学结论。正因为气候预测的复杂性和科学性,《中国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事实上,关于“冷冬”、“最冷春节”等说法几乎每年都会被招引大众眼球、制作大众惊惧的造谣者加以利用,全国多地都纷纷中招。
其中,今年世界气象日人民网“求真”栏目盘点的气象谣言首条便是“1992年以来最寒冷冬季”。早在2016年11月,微信朋友圈中热传一则“预计23~26日全省将出现1992年以来最寒冷的天气”的消息。该消息较早在浙江传出,随后江西、湖北、河北、陕西等地均出现了类似的传闻。消息还在所谓的“天气预报”下方附有8条注意事项。不久,传言涉及的各地气象部门纷纷辟谣。
2017年1月,该消息以“史上最冷春节”的名目“死灰复燃”,除了东北地区、西北等原本就较为寒冷的地区外,全国其他地区包括北京、山东、江苏、广东、广西、云南等都纷纷中招。
又在今年1月,网络上也流传一些说法称“2018年正在重现十年前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曾表示,今年的雨雪天气过程与2008年有一些相似点,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国家气候中心作为气候监测预测、评估服务的官方部门,一直密切监视气候系统的演变动态,包括海洋、冰雪等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系统的演变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动力气候模式的预报更新,及时发布最新预测产品。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是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产品发布的唯一官方部门。所以,认准官方渠道发布的权威消息,对微信朋友圈中语气绝对、出处不明、表述武断的内容切勿随意转载。
[编辑: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