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开头短信轮番“轰炸”是咋回事 要小心羊毛党

2017-12-28 14:40:38
来源:信网综合

信网12月28日讯 支付宝近期推出了“邀请你瓜分10亿红包”活动,用户在线下付款时,商家可推荐用户扫码领红包,用户使用后商家则获得相应赏金,每天都可以扫码领取,最高99元,周五周六最高888元。

短信轮番“轰炸”你

有人靠薅羊毛收获几十万

自从支付宝推出瓜分 10 亿红包活动后,每个微信群都在发这样的消息:

仅仅3个月时间,网上已被支付宝扫码领红包霸屏,各种“求扫”“求复制”见诸微信群、朋友圈、微博。小编看到过这样一条评论::“阿里的这类活动,往往会变成人性之恶运动会。”面对这种能躺着数钱,天上掉馅饼的活动,“羊毛党”出现了,并顺利薅了支付宝的“羊毛”,在网上流传的截图中,有的支付宝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了137.8万元红包,有的获取了52.5万元的红包,同时显示还有10万+个红包在来的路上。

\
\

这又是哪种操作????

你一定跟小编一样收到过以【支付宝】或【支付宝红包】打头的短信,让你复制此条信息打开支付宝领取最高1212元现金红包,每天领一次,分享长期有效。

小编在圣诞节时收到的短信

\

网友双12前收到的短信

除了以“支付宝”“支付宝红包”打头外,未留下任何发送来源信息,就可能会让部分人有收到官方短信的错觉。

大家收到短信的时间有双12前几天,也有圣诞节期间,这很容易让人以为是支付宝官方针对活动和节日发的推广信息,然而这可能就给一些人钻了空子,打着支付宝的名义薅支付宝的羊毛,而上面这种极端获利情况,很有可能是这些人通过群发短信获取的。

在知乎“如何看待支付宝扫码领红包活动”问题下面的回复里,不少网友都有收到亲朋好友短信轮番“轰炸”的经历。总的来说,网友们认为这是一个成功有效的营销推广活动,“只是在QQ群、微信群、朋友圈被过度消费了”。

支付宝:非官方行为

是有人为赚赏金滥发短信

针对短信骚扰用户的行为,支付宝明确表示,目前所有的标注“支付宝”的群发短信,都不是支付宝官方发送的。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官方不会发这样的短信,主要是一些小商户和个人想通过这个活动赚到赏金,他们利用短信营销平台,用户打开短信越多,他们获得的赏金就越多。”

12月18日蚂蚁金服开放平台发了一则“禁止使用滥发短信等破坏用户体验的方式推广”的公告,表达了官方态度和有可能采取的措施。“近期,我们发现部分人群通过滥发短信等方式推广这一功能,更有甚者使用【支付宝】作为签名滥发短信,破坏了用户参与活动的体验,也影响了支付宝的品牌形象。我们在此提醒大家:支付宝绝不鼓励这一过度推广行为。如因骚扰用户引发投诉等不良影响的,我们将采取取消活动参与资格等处罚。如未经允许使用【支付宝】签名,你需要承担由此引发的所有法律责任。”

\

支付宝官方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他们在发现上面12月13日那个52.5万元红包截图后发出的公告,“我们当时也是看到了这条截屏,也有一些客户在微博上或者是通过我们的95188电话过来投诉,问是不是我们发的,因为一个是他们担心是钓鱼短信,第二个他们觉得这个就是体验不好,以为是我们支付宝官方干的这个事情。给你打电话之前我刚好拿到技术的排查结果,这个账户是第一时间被我们干掉的。”

支付宝方面表示已采取了一些预防+事后处理措施,包括后台监控和模型判断。一旦发现有人采取滥发短信等骚扰用户的方式推广吱口令,会采取大幅降低佣金或直接取消佣金,对异常账户取消赏金,甚至撤销活动参与资格。

这一切都要追溯到支付宝在11月15日推出的宣布上线首款免费发还能赚钱的红包。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表示,用户领到的红包以及商家获得的赏金全部由支付宝承担,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在小商家中普及移动支付。

你还可以通过支付宝App生成一条吱口令,你可以把吱口令分享给微信好友,丢到微信群,以及分享到朋友圈,朋友可以复制这条吱口令,然后打开支付宝领取红包,当这个人在支付的时候试用了这个红包(有效期3天),你作为这条吱口令的主人也可以获得同样额度的红包。

目前,支付宝处理了800多个恶意套取活动利益的用户,也希望大家看到这样的短信谨慎对待。至于是否会取消这些账户获得的这些钱,支付宝表示,目前他们不会这么做。

[编辑:秦璐]

辟谣报告盘点汇总,一应俱全

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10月辟谣榜发布

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10月辟谣榜发布。......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2024年10月辟谣榜

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假冒官方虚构政策、炮制谣言炒.........

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8月辟谣榜发布

青岛市图书馆招志愿者报酬220/天?潍坊昌乐某中学发生.........

2024年度上半年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辟谣榜发布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联合中国科协科普部在会上共同发布.........
打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