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野菜≠绿色食品,食用野菜需谨慎!
我国食用野菜的历史悠久,“思乐津水、薄采其芹”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描述人们采摘野菜的诗句。春夏之交,万物生长。正是各种野菜采摘的好时节。市民们常常喜欢采摘一些野菜,丰富我们的餐桌,尝个新鲜。但如果采食不当,容易引起中毒,可能危及生命。
真实案例:
王先生外出踏青时,在水边看到了一大片油绿油绿的野菜,想起来自己曾经吃过的“水芹菜”,喜出望外地采摘回家下厨制成凉拌“水芹菜”。王先生没舍得独享这难得的“珍馐美味”,第二天一早特意带到公司与同事一起分享。
结果食用后5分钟左右就有人开始出现呕吐、恶心、周身麻木、视物不清等症状,不到30分钟,王先生和一起分享“美味”的8个同事陆续中招,被送到了医院!
后经调查,王先生采摘的野菜根本不是“水芹菜”,而是石龙芮,俗称“野芹菜”。
这种植物全株有毒,花毒性较大,含有毛莨苷、白头翁素等毒素。毛莨苷可引起光敏性皮炎。人误食中毒表现为口腔灼热及肿胀、咀嚼困难、瞳孔扩大、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死亡。
幸运的是王先生和同事们就诊及时,经医生积极对症治疗,均无生命危险。
除了以上误采野菜引起中毒外,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野菜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
●野菜营养价值更高,多多益善
✔ 其实,野菜在营养成分上与普通蔬菜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不存在营养价值更高的问题。
✔ 有些野菜本身是药用植物,少量食用或可获得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像普通蔬菜一样大量食用,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 很多野菜都属于寒凉性质,脾胃虚寒的人食用可能会损伤脾胃。
✔ 另外一些特殊体质的人,食用野菜容易出现过敏。所以野菜并不适合所有人,而且食用时一定要适量。
误区二
● 野菜都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 生长在野外的野菜并非都是无污染物的“绿色食品”。比如生长在高速路附近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车尾气、路边尘土的污染。
✔ 比如公园、绿地、风景区的野菜,容易受到除虫剂或除草剂的污染,这些野菜在食用的安全性上存在较大的隐患。切记这些地方生长的野菜不要采。
误区三
● 野菜的苦味儿能“去火”,而且“越苦越去火”
野菜的苦、涩口感通常来自草酸和一些生物碱,虽然吃起来好像口感独特,但大量的草酸会影响其它营养素的吸收,有的生物碱甚至具有毒性。因此,不同的野菜需选用不同的烹调方法,有些可以直接食用,有些需要反复焯水后食用,还有的要晒干后食用。
看了以上的案例和误区,大家是不是对野菜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踏青采野菜,食用要当心,似像非像的野菜不要采,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
如果不慎误食有毒的野菜一定要采用催吐的方式自救,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编辑: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