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吃白糖长螨虫?近期食药十大谣言盘点
你是否听信过这些谣言:“外国人不吃小龙虾”“生吃白糖长螨虫”“菌类和茄子不能一起吃”……各种谣言已经成为网络虚假信息的重灾区。这些谣言通常使用耸人听闻的夸张词汇,而且还不断变异死灰复燃,令人防不胜防。每月食药谣言盘点,为公众澄清事实,让谣言无处遁形。过去两个月,又有哪些谣言上榜?
【七月五大食药谣言】
较真鉴定:严重失实
网传“感冒发烧的时候不能吃鸡蛋”,因为“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进食鸡蛋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这种说法其实根本没有道理。北京积水潭医院营养科主任赵霞表示,食物在消化吸收的时候额外会产生一些热能,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一个鸡蛋对人体热能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全瑞解释道,发热实际上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当人体受外界致病因子刺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不适,如发热。吃鸡蛋会加重发热这一说法,从临床大量的科学证据来讲是无根据的。
较真鉴定:存在误导
有网传文章称“存放一年以上、颜色变黄的白糖,常长出一种叫“螨”的小虫。生吃这种白糖,螨虫就会进到人体内影响健康”。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白糖致螨”的归因很不严谨,白糖只是众多可能导致螨虫感染的媒介之一。河北省营养学专家、郑州市中医院副院长薛玉珠认为,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白糖有保质期,当白糖没有密封储存、储存时间过长或者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有可能滋生螨虫。但如果白糖合格且储存良好,生吃白糖一般不会导致肚里长虫,白糖拌西红柿也可正常食用,无需担忧。
较真鉴定:无中生有
不少微信群流传着一则“菌类不能和茄子一起吃,医大已经死17人”的消息。@宜昌网警巡查执法表示,此谣言是一则旧谣言。经查证,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6年和2017年都进行过辟谣。营养专家慕海容医生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郑锦锋均认为,茄子和菌类同吃会中毒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茄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新鲜的菌类营养丰富,两种食物同食,没有任何不好的反应,更不会产生毒素。
较真鉴定:无中生有
多条关于“红薯叶是世卫组织公认的最佳抗癌蔬菜”的言论引发了网友热议。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孙佳妮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只会给出健康营养的原则,不会推荐具体食品。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作为一种蔬菜,红薯叶的营养组成比较好,除此之外,红薯叶并没有诸如抗癌、净化血液之类的“神奇功效”。中国营养学会基础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系主任孙桂菊认为,极度夸大某种食品的抗癌长寿效果原因有二,一是相关知识缺乏,二是出于商业目的。
较真鉴定:存在误导
有传言称,大蒜可以检测地沟油,因为蒜对黄曲霉素比较敏感,遇到地沟油会变色。实际上这种说法并没有依据。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地沟油的来源与成分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检测地沟油的“标志物”,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地沟油和不合格食用油确实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但是,大蒜遇黄曲霉毒素变色没有明确科学依据,单以黄曲霉毒素含量作为指标也有失偏颇。
【七月识谣知识点】
【六月五大食药谣言】
较真鉴定:无中生有
在朋友圈疯传这样一条“紧急提示”,该提示称吃完螃蟹和大虾后千万别马上喝酸奶,也不能吃香蕉,否则会中毒!对此,“科普中国”辟谣称,虾蟹和酸奶、香蕉中并没有同时食用会致人中毒的成分,“致人死亡”更是无稽之谈。
较真鉴定:存在失实
网上一篇网文《小龙虾的致命真相:你可能永远不知道》称吃小龙虾会让人得“哈夫病”,现在外国人都不吃小龙虾了。实际上,这则谣言是唬人的。首先,哈夫病是一种与食用水产品有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它并非绝症。其次,小龙虾并非是引起哈夫病的“元凶”,东欧和瑞典的病例多为在食用鳕鱼、梭子鱼、鳗鲡之后产生;日本的病例多与食用箱鲀有关;中国病例诱发因素则主要是鲳鱼和小龙虾。最后,外国人不吃小龙虾的言论更是无稽之谈,如瑞典人和美国南方的路易斯安娜州人民均是小龙虾爱好者。
较真鉴定:严重失实
社交平台上流传《一年内致328人死亡,2千人终身残疾,5万例不良反应!这种HPV疫苗来到了中国,百万女性高价接种……》的文章称,一年内,HPV疫苗共导致328人死亡,834例报告显示疫苗危及生命,2011人因疫苗患上终身残疾。疾病控制主管医师陶黎纳认为这类谣言,就是利用人性弱点和专业信息不对称而大肆传播,造谣是手段,其目的是吸粉并实现商业价值。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HPV疫苗不存在任何安全性顾虑。
较真鉴定:存在误导
一则“用金鱼检测茶叶农残超标,结果毒死小金鱼”的视频在朋友圈和微博广泛传播,但其实这个“实验”并不靠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科技处处长林智认为茶水中含有一定的茶多酚,茶多酚会对小金鱼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小金鱼无法抵抗。对于茶皂素的危害,浙江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茶学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岳飞教授表示,茶皂素对人没什么害处。
较真鉴定:存在失实
在葡萄大量上市时,一些网友发现买来的葡萄果皮上有很多毛刺,有媒体报道这种葡萄里“全是虫,不能吃”。对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主任王忠跃、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吴江、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专家王强均表示,葡萄果皮上长刺,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介壳虫为害葡萄果粒,葡萄果实受到气候、环境等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等。三位专家认为,“长刺”的葡萄不用过分担心。由病虫引起的凸起,病菌或害虫都是侵染或吸附在果皮表面,只要冲刷或剥离干净,葡萄仍是可食用的。植物学博士史军也指出,如果因为昆虫误伤形成的果子,是可以吃的,即便有虫子,这些虫子的幼虫也是无毒的,最多是吃下去一些蛋白质,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六月识谣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