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周辟谣 | 已有抗体能使新冠病毒失效、阻断感染?这是误读...
五月转眼已到尾声,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新冠疫苗的研发被不少人关注,近日有传言称“已有抗体能使新冠病毒失效、阻断感染”,让大家激动不已,这是真的吗?
此外,本周还有这些谣言:“巴西菇芦笋汁能通血管预防脑梗?”“苗瓶短缺将影响疫苗生产?”“微信发布《个人影响力报告》?”“广东省将于6月起恢复港澳自由行签注申请?”......
已有抗体能使新冠病毒失效、阻断感染?
谣言内容
最近,有报道称:荷兰和以色列都在独立进行研究,已经各自成功开发出抗体,“抗体能使感染者体内的新冠病毒失效”,并“阻止病毒感染人体”。
真相
这个表述是彻底的谣言。这两国确实正在开发抗体,但是目前只是进行了体外实验,还没有证据显示这些抗体“能使感染者体内的新冠病毒失效”,也并没有证据显示抗体能“阻止病毒感染人体”。
对于荷兰和以色列两国研发的抗体,虽然目前还不能说它们能够用来治疗,但是毕竟是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案,只是还需要进行临床研究来确认,通过临床试验才能说明“抗体能否让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失效”。
来源:腾讯较真辟谣
巴西菇芦笋汁能预防脑梗?是“天然阿司匹林”?
谣言内容
近日,网络流传一段所谓三甲主任所说的话,其中称:开水里放一勺,强过“阿司匹林”,疏通血管,脑梗不来。这一勺就是由巴西菇+芦笋+大豆等食物得到的巴西菇芦笋汁液,这相比于药物,副作用比较小,而且含有具有血管“清道夫”以及天然“阿司匹林”之称的芦丁、天门冬酰胺、卵磷脂等物质,不但能将血管“垃圾”代谢出去,还能养血管。
真相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认为天然植物成分才是安全放心的,其实就药品来说刚好相反。药物的首先是要保证有效,在有效的前提下再来权衡利弊看安不安全。阿司匹林的有效性是验证过的。
现没有证据显示“巴西菇芦笋汁液”具有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其里面可能具有调节血管弹性、调节血脂的成分,但要达到治疗作用需要多少量?一勺够不够?有没有毒性成分存在?都需要临床研究验证。
因此,儿科药师谢望时不建议大家尝试这样的土味方法,越是操作简单,只报喜不报忧的“偏方”,越要谨慎对待。
来源:腾讯较真辟谣
疫苗瓶短缺将影响疫苗生产?
谣言内容
近日有媒体称,即便近期新冠疫苗真的上市了,就算产量足够,也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支,因为全球储存疫苗所需的玻璃小瓶面临严重不足问题。这是因为疫苗的特殊性,要求选择的包材为硼硅玻璃材质,主要是管制注射剂瓶(俗称西林瓶)和预灌封注射器。
真相
目前,我国有相关包装生产企业60余家,其中疫苗用管制注射剂瓶生产企业主要有宁波正力、双峰格林斯海姆等,预灌封注射器生产企业主要有山东威高、宁波正力、山东药玻、BD等。
5月17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文回应称,按照上述企业的生产能力,经初步估算,我国疫苗瓶年产量至少可达80亿支以上。根据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度,疫苗瓶生产企业目前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和产能基础,只要新冠疫苗研发成功,确定了包装产品的形式和规格型号,疫苗瓶生产企业可以迅速释放产能,持续有序地满足市场需求。
来源: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微信发布《个人影响力报告》?
谣言内容
最近,一份“个人微信影响度报告”在朋友圈刷屏,用户根据提示扫描相关二维码后,会自动形成一份5月份的“影响度报告”。从图片中看,已有“8700041人保存并分享”该报告。这引发了微信用户对数据隐私泄露的担忧,还有不少人怀疑数据真实性以及是否是由微信官方给出的。
真相
微信方面向媒体回应称,目前流传的“个人影响度报告”链接并非来自微信官方,而属于互联网黑灰产行为。这种链接利用用户好奇心理,编造敏感数据 ,谎称为官方大数据分析结果,通过诱骗用户关注及转发,来起到导流、变现目的。
对这种诱导方式的恶意链接,微信平台一直坚决严打,如果用户碰到,可以通过页面右上角功能按钮进行举报,微信也会尽快处理,及时封禁。
来源:TechWeb
广东省将于6月起恢复港澳自由行签注申请?
谣言内容
近日,有关“广东省将于6月起恢复港澳自由行签注申请”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民关注。网传消息称是广东省公安厅发布的政策。
真相
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等平台均无相关消息。网传消息系将2013年5月30日的一则旧闻,修改日期后在网上发布,所谓的消息实则为旧闻新传。请广大网民关注官方权威消息,切勿信谣传谣。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编辑: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