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封住网络谣言的“大嘴”!

2023-07-24 14:18:05
来源:青岛宣传

原标题:封住网络谣言的“大嘴”!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花样翻新、防不胜防的网络谣言让广大网民深恶痛绝。

7月21日,公安部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第三批10起典型案例。“武汉小学生校内被碾压身亡其母已收260万”“顺驰小学学生被打死,孩子母亲跳楼”“上海地铁站发生无差别杀人”“小区发生多起尾随老人和单身女性抢劫案件”“一女子用零食诱骗小朋友后进行屠杀”……这些统统都是谣言。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0天,共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

有些经过精心包装的谣言迷惑性很强,但有些非常拙劣的谣言为何仍能大行其道?普通人该如何甄别?又有什么办法来封住那一张张造谣的“大嘴”呢?

一百多年前,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可能连他也没想到,这个比喻已一语成谶。

当谣言与互联网发生碰撞,往往形成“病毒式”传播,成为我们身边的“隐形炸弹”,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首先所要做的是,学会识别谣言,对可疑信息不转发、不扩散。一般来说,常见的网络谣言大致有如下几种——

凭空捏造型。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用一张图或一段视频,搭配凭空捏造的文案,就成了一个“有图有真相”的爆款新闻。

如“大凉山小女孩捡瓶子挣学费”事件,后经核实,视频中的小女孩并非需要捡垃圾挣学费,而是拍摄者给钱让其配合完成的。再如近日查处的“武汉小学生校内被碾压身亡其母已收260万”网络谣言案,也纯属编造。

张冠李戴型。一般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但时间、地点改头换面,就成了谣言,有时还会拼接当下的图片视频,以增强真实感。

如近日荆州网警巡查发现,一网民在微博平台发布一条女子在商场跳楼视频,并配文称“一荆州口音女子被她男朋友逼着跳楼自杀而亡”。经核实,该视频内容来自之前外省某地商场发生的事件。

断章取义型。对某个事件或某段视频“掐头去尾”,仅截取部分真相,隐瞒关键信息,故意误导受众。

如“某大学教师抹黑抗美援朝”事件,学生配文加工后将老师课件拍照发到网上。后经调查核实,该教师的确引用了一些错误观点,但完全是用作举例说明,随后便指出了其错误性。

网络谣言为何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别有用心者的“恶意中伤”。有些组织、企业,企图通过雇佣网络公司散布谣言的方式,达到打压竞争对手的目的。这在“商战”中很常见。金龙鱼公司就曾被造谣“地沟油流入工厂”,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不法分子的“敲诈勒索”。有些网络公司为赚“快钱”,不惜触碰法律底线,利用自媒体账号,炮制损害个人、企业名利的谣言,以“有偿删帖”的方式进行“敲诈勒索”。前不久,某地一男子用两个名为“三界判官”的公众号,发布金融风险谣言,向4家公司索要“删帖费”近30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自媒体的“流量之争”。一些自媒体人员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利用公众焦虑、宣泄情绪、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以博取关注、吸粉引流为目的编造网络谣言案件1000余起,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

“吃瓜群众”的推波助澜。部分网友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围观起哄,甚至恶意评论。“后真相”一词准确地描述了这一现状,即人们愿意相信自己想看到的,而并不在意事件的真相。譬如一则谣言中出现“城管执法”“拆迁”等元素时,舆论的声音经常会“一边倒”,而事件的真相则被甩在身后。

此外,个别媒体为抢夺“第一手新闻”,忽略对事件真相的核实,平台未扛起主体责任,疏于把关等因素也使得“虎兕出于柙”。

谣言猛于虎。谣言混淆视听,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当事人深受其害无奈自杀的新闻也时有发生。

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治者”。面对这个共同的“敌人”,多管齐下,形成良好的治理生态势在必行。

网友擦亮眼睛。“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普通人要增强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编发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传声筒”和“扩音器”。

平台担起主责。作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平台要自觉履行前置把关审核的责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审核机制,对违规账号进行限流、封号处理,从源头上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发挥好网友的监督作用。

媒体扛起担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增强防范虚假信息的意识,媒体更是义不容辞,应采取更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网络传播,不能一味追求时效性而放松审核,避免造成“超速翻车”。

管理部门当好“守门人”。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履行好监管责任,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造谣成本”,对利用网络谣言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零容忍”。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次),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有效净化了网络生态,大快人心。

打击谣言,在某一起事件中保护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单位,但从长远来看,最终保护的是我们所有人,毕竟雪崩中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每一片也都是受害者。

[编辑:秦璐]

辟谣报告盘点汇总,一应俱全

科学辟谣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3月的这些谣言别相信

接种HPV疫苗三年后查出宫颈癌,说明HPV疫苗没用?每多.........

“秦朗作业遗落巴黎厕所”系摆拍 博主被行政处罚

杨某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在某网络平台“小学生寒假.........

2023年度十大网络热议健康误区

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

社保卡只能线下申领?四个常见社保谣言别被误导

关于社保的谣言总会时不时冒出来误导公众,中国社会保.........
打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