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预防、治疗的手段层出不穷 谣言惯用伎俩分析

2020-02-21 18:08:50
来源:中国医药报
03

疫情预防、治疗的手段层出不穷

●各种神奇食品粉墨登场

平时,网络上关于吃什么食物预防某种疾病的谣言本就不在少数,在疫情时期,平时就被传的神乎其神的食物更充当了主角。如“红糖、生姜、大葱白和大蒜熬水喝,不会感染新冠病毒”“大量喝水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吃辣椒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风险”“多吃草莓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吃槟榔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甚至有“山东兰陵县146万人无一感染,因其为大蒜种植区”这样的谣言出现以佐证大蒜的功效。还有白藜芦醇、乳铁蛋白、乳酸菌等保健食品也争相出头。

●各种药品“显神通”

疫情发生以来,药物研究工作就迅速提上日程,人们对于治疗药物的渴望让许多谣言有了“可乘之机”。如“双黄连可预防新冠肺炎”“金银花有望防控新冠病毒感染”“陈皮能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板蓝根+熏醋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推荐中药汤剂预防新冠病毒”,以及“服用抗流感药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着瑞德西韦在国内开展临床实验,“瑞德西韦双盲一天治愈率达96%”“特朗普同意将新冠肺炎潜在有效药瑞德西韦专利豁免”等谣言也随之蹭热点出现。

●奇葩防治方法不断尝试

在“有用没用都试试”的心理下,一些奇葩的防治方法不断鼓励人们尝试。如“香油滴在鼻孔可防止病毒传播”“用56℃的热水洗澡能对抗病毒”“放烟花爆竹可以消毒”“出门晒太阳能杀病毒”“蝙蝠最怕高温,把开水的滚气吸下去能解毒”“吸烟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甚至有人推荐“喝童子尿可以预防新冠病毒”,还有奇葩“神器”,如日本产的病毒防护卡在网上走红,宣称能杀死新冠病毒。其实这款产品非但防病毒的功效存疑,还存在严重的安全和健康隐患。

●防疫物资的使用和供应牵动人心

疫情期间,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成了“抢手货”,出现了短缺的情况。于是,如何能够用、充分用、省着用、有效用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谣言也随之而来。如在供应方面,“国务院通知任何平台不得销售口罩”“**省1000个药房每天投放300万个口罩”“**市将实施预约摇号购买口罩”等在各地流传。另外在使用方面,如“小区内某户人家因消毒水/酒精使用不当而着火”“有人在身上喷消毒水烧着了”“口罩里垫一张纸巾,就能反复使用”“用了7天的N95口罩用吹风机吹或酒精消毒可继续用”“防溢乳垫贴在非医用一次性口罩上能过滤病毒”等。

●政府防控举措被包装得“五花八门”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举措的升级,政府的防控举措的谣言在各地流传,往往换一个地点、换一个名称就能编造出一个当地防控举措的谣言,包括封城、封村、封路、封小区、封菜市场、大面积消毒等。如“某某城市飞机喷洒消毒药水?”“中部战区空军播撒消毒粉液”“**市政府办:主干道今晚12点大面积消毒”“超市、菜市场要关门一周”“所有路口红绿灯统一改红灯”“解放军将全面接管武汉”等谣言,往往引起市民的恐慌。

●疫情情况和严重程度常被“演绎”

由于病例的不断增加,各地出现病例后常常会演绎出很多故事。如“武汉回到大溪镇的一千多人全被抓走”“青岛齐鲁医院所有中层被感染”“河口有一例冠型病毒肺炎了,现在所有人在找他找不到”“枫泾女婿从武汉回沪到处打牌,发病后邻居上门砸家”“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外卖员故意对食物咳嗽”“山西吕梁河口乡一确诊患者出逃”“男子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坠楼自杀”“上海虹桥机场将发烧者装密封箱运走”等。对于疫情的程度常被夸大,如“央视报道全国确诊几十万病例”“WHO将中国划为‘疫区国’3年 中国经济将倒退20年”“成都一男子经武汉停留10分钟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等。

●争议、热点事件或人物被“利用”

一些争议事件或热点事件中的主体或人物容易被谣言“盯上”。如湖北省红十字会被质疑后,“武汉市红十字会收取捐赠服务费”“拿介绍信可到武汉市红十字会领取物资”等。钟南山院士的“身影”多次出现在谣言中,如“钟南山院士被传染”“钟南山院士在进场亲自迎接吉利德公司老总”“钟南山推荐的中药汤剂”等等。还有李文亮医生去世后,谣言纷至沓来,如“哈佛医学院为李文亮医生降半旗致哀”“妻子求助捐款”“妻子病重流产”“父母均感染”等。武汉、湖北地区也成为谣言频现的地域词,如“30万湖北籍境外旅客打包回上海机场”“直升飞机冲破封锁线,电影一样,直达武汉”“70个湖北人在苏州高速路口逃了”“武汉籍男子,发着烧在商场停留”“视频流出,武汉某屋顶藏有数百只蝙蝠”等。

谣言特点分析

这些活跃在各个领域的谣言为何能够“俘获人心”,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惯用伎俩。

1找背书者,假借权威

谣言要让人相信,就怕不权威,于是很喜欢“搬来”权威为自己“站台”。如“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推荐用盐水漱口、推荐某种中药,甚至说谈恋爱可预防感染。还有利用“央视”“市政府”“防疫指挥办公室”“国务院”等,增加谣言的可信度。

2调动情绪,煽动情感

谣言要引起共鸣才能被大量传播,于是能够调动情绪、煽动情感的谣言才是“好”谣言。而在疫情过程中,恐慌情绪最容易被激发,如“几十万人被感染”“15秒被传播”“气溶胶超远距离传播”等进行危害性或严重性的夸大。又如“**小区发现确诊病例”“病人逃跑”等等经常出现在朋友圈中进行友善的提醒,造成一种紧张气氛。

此外,贴上标签,利用刻板印象,突出地区差别、官民对立等。如有多个针对湖北籍、武汉籍地区或人群的谣言,引起地域争论、地域歧视,甚至导致互相谩骂。又如,“从官员舅舅处获得口罩”“左边医护人员戴普通口罩,右边领导戴N95”“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老板的公公是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郑心穗”等,用刻板印象造成官民对立,引起人们的不满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利用同情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利用“道德绑架”等进行造谣。一些对援助的谣言,如“上海医疗队在武汉只能吃方便面”“北美留学生捐赠340防护服”“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落地后物资被盗,连生活用品都被偷”“澳洲华人捐赠的物资乘专机返”均是采用这种套路。

3利用热点,引发关注

谣言能够迅速得到传播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蹭热点”,利用热点事件、焦点人物的影响力、话题性,可以“毫不费力”引发关注。本次疫情过程中,话题不断,每当一个话题出现,几乎就会有相应的谣言跟上。如当红十字会被顶上风口浪尖的时候,关于红十字会的谣言便出现了;当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医疗援助的时候,关于医疗援助对的谣言便出现了;当对病毒或疾病有了进一步研究的时候,各种关注预防、治疗、传播的谣言便出现了;当李文亮医生去世后,关于他个人、家庭的谣言便出现了。

4贴近性强,多地流窜

在本次疫情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几乎全面在家“隔离”,切实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一地出台的某种防控措施,经常会被添油加醋变成另一地方的防控之举,谣言的流窜性很强,变个时间、换上当地的地名、店铺名就能迅速制造一个本地的谣言。此外,各种消毒方式、预防手段颇具“指导性”“可操作性”,让人不知不觉便会“中招”。

温馨提示

疫情期间,各种别有用心的谣言动摇人心,越是这种时候越应增强防谣意识,不信谣不传谣,为真相让出“通道”。

[编辑:可可]

辟谣报告盘点汇总,一应俱全

科学辟谣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3月的这些谣言别相信

接种HPV疫苗三年后查出宫颈癌,说明HPV疫苗没用?每多.........

“秦朗作业遗落巴黎厕所”系摆拍 博主被行政处罚

杨某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在某网络平台“小学生寒假.........

2023年度十大网络热议健康误区

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

社保卡只能线下申领?四个常见社保谣言别被误导

关于社保的谣言总会时不时冒出来误导公众,中国社会保.........
打击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