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再说反正也没坏处?细数那些害己又害人的健康谣言

2019-03-06 15:08:00
来源:信网

信网3月6日讯 生活中一定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面对谣言时习惯“转了再说”,面对辟谣时习惯“反正也没坏处”。所以,那些被信奉被扩散的空穴来风的言论或偏方,真的就对健康没坏处吗?今天,青岛网上辟谣平台就来为大家细数——那些多一次转发不是提醒和忠告,而是害己又害人的健康谣言!

网传:突发胸痛可咳嗽自救?

真相: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罗育坤表示,期望通过咳嗽,带动纵膈内的软组织对心脏进行有效按压,显然达不到理想的力度,也就不会有任何效果。除此之外,深呼吸和咳嗽会明显增加体力消耗,造成耗氧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增加心跳骤停的风险。所以说,"咳嗽急救法"不仅不能用来治疗心梗,也不建议用在其他心脏病的治疗中。

网传:“救命三法”:心梗、脑梗、哮喘,可以采取放血急救?

真相:众所周知,医疗急救是十分复杂的,同样是“半身不遂”,背后隐藏着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一招鲜”的放血法肯定是不科学的。所谓“救命三法”,这几年也已被多家媒体辟谣。

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拨打120,等候救护人员到来时,让患者平躺,尽量不要活动,松解其衣物,以保持呼吸顺畅。而对于十分凶险的猝死问题,急救方面的专家表示,心脏病猝死发生,说明呼吸、心跳都已停止。医学证明,一个心脏骤停的患者只有在最初4分钟内得到及时的复苏,才最有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如果超过4分钟,脑组织因为缺血缺氧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即使保住生命,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在找针、滴血上,因为根本没有效果,心肺复苏才是此时应该做的。

网传:长时间玩手机导致黄斑变性进而失明?

真相: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长时间玩手机、平板电脑会导致黄斑变性。常见导致“黄斑病变”的原因是高度近视和老年性黄斑病变,和单纯看手机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长时间玩手机、平板电脑确实会造成视疲劳,更可能诱发干眼症,导致视力下降或是其他眼部疾病,对处于发育期的未成年人影响更大。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通过眨眼促进泪液分泌,并将泪液均匀分布于眼球表面,保持眼部湿润,但是当眼睛长时间聚焦于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屏幕,眨眼频率降低,泪液分泌不足,极易诱发干眼症。而长期干眼症则会造成角结膜病变。长期使用手机、电脑工作的人,可以常做瞬目运动(即眨眼)。对于每天使用屏幕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群,更要注意劳逸结合,或是用人工泪液补充眼睛水分,保持眼睛湿润,缓解眼部疲劳,预防干眼症。

网传:少食多餐养胃?胃不好要长期喝粥?

真相:医生给予一部分人少食多餐的建议,是针对那些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做过胃肠道手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的患者,再就是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需要听从医生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建议。

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常常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二者都会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或弱化,而且胃如果长期适应了这种软烂食物,就可能不易接受或适应其他类型的食物了。由于粥水分多,口腔和胃肠等分泌的消化液就会被稀释,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会引起胃肠蠕动更加缓慢,进一步加重胃的负担。

网传:心脏病突发立刻口含或嚼服药物,千万别躺下?

真相:不能遇到胸痛就认定是心肌梗死,更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所有病人,药不对症贸然服用,有可能加重病情;最后,相比于平躺,坚持坐着更加消耗体力,会使得心脏耗氧量增加,加剧病情。

心血管病专家表示,如果睡梦中突然胸痛惊醒,正确的做法应是:首先要保持冷静,恐慌的心理对于接下来的求救和病情发展都是不利的;其次,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清楚说明自己的位置、症状、联系方式;之后如果可能的话,打开房门,等待救援人员的帮助。如果自己不能开门,也可以打电话给家人,让他们火速赶来。切记,先通知急救人员,再去通知亲属,而且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一定要保证通讯的通畅,千万不要因为急救人员找不到你或者占用电话通知家属耽误了时间而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最后,在没有明确病情之前,不要轻易用药。

网传:靠输液预防脑梗?

真相: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主任王文志介绍说,那些打着“输液通血管”名头的药物主要是一些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等治疗脑血栓的药剂 ,并没有科学依据能证明输送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实际上,这种做法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网传: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水?

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喝水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酮症酸中毒时更应大量饮水;喝水可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患者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但在严重肾功能衰竭,尿少、水肿时,要适当控制饮水。每天进水量至少应为1500~2000毫升,盲目限水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血黏度及血糖增高。

网传:阿司匹林能抗癌?

真相: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阿司匹林除了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外,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近年,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称阿司匹林能预防癌症,一夜间这粒小药片俨然成为不少人追捧的“神奇万能药”。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专家指出,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长期过量服用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网传:维生素就是营养品?

真相:很多人把维生素当成保健营养品,殊不知服用维生素也要因人而异。如:感冒病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经常喝酒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6,因维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质的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防脂肪肝的辅助成分;喜欢运动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以补充由于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消耗;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机体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维生素D,可适当补充一些。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摄入过量的维生素会引起中毒。

综上,听信谣言的人抱着“反正也没坏处”的心理显然是不正确的,物极必反也是同样道理。对未知来源的网传群发消息或是朋友圈所谓的“善意提醒”,让关切和焦虑的心里搁置一会,学会视而不见学会“一笑而过”切勿盲从,同时学会用权威信息为自己武装。

作者:秦璐(部分资料来源:人民网、上观新闻、新华网等)

[编辑:可可]

辟谣报告盘点汇总,一应俱全

科学辟谣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3月的这些谣言别相信

接种HPV疫苗三年后查出宫颈癌,说明HPV疫苗没用?每多.........

“秦朗作业遗落巴黎厕所”系摆拍 博主被行政处罚

杨某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在某网络平台“小学生寒假.........

2023年度十大网络热议健康误区

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

社保卡只能线下申领?四个常见社保谣言别被误导

关于社保的谣言总会时不时冒出来误导公众,中国社会保.........
打击网络谣言